宇宙不爆炸,环保不放假!
整改要持续,督察不会停!
5月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加急印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强化监督(第一轮)工作的通知》,文件里涉及全国25个省和直辖市,涉及7个专项内容,并且以加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地相关部门。
25个督查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
7大专项内容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核查各地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涉及13个省(市)。
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核查县级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单。
3、“清废行动”专项:对6个未解除挂牌督办问题逐一核查,对其余问题开展抽查,涉及11个省(市)。
4、打击“洋垃圾”进口专项:抽查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涉及14个省(区、市)。
5、长江“三磷”整治专项:抽查三磷企业(矿、库)污染治理情况,涉及5个省。
6、斯德哥尔摩公约和汞公约履约专项:抽查涉及斯德哥尔摩公约、水俣公约履约类环境管理情况,涉及7个省。
7、信访线索专项:开展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地、洋垃圾清废行动等4类问题信访线索现场监督检查,涉及25个省(区市)。
5月14日,
强化监督工作组已经全部统一进驻,
进驻时间也由以往的2周,
改为不超过10天。
这意味着,
新一轮的生态环境大督查来了!
15日,全国各地纷纷召开强化环境监督工作推进会
为了不干扰地方的正常工作,原则上只开一次会,调阅一次材料,确保“一个地市只去一次、一个区县一个现场组”。不同之处在于,“督查”变成了“监督”,“督查组”改称“工作组”。
不同的省区市有不同的监督内容,或多或少,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
北京市2个专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信访线索强化监督;
河北省3个专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打击“洋垃圾”进口专项和信访线索强化监督;
四川省4个专项: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清废行动”专项、长江“三磷”整治专项、信访线索专项;
其中,江苏的项目最多,涉及除上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外的其它内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督查组发现问题,直接上报,被检查的企业和地方并不知情,督查组也无需告知。
此轮强化监督开始,各地建立了问题申诉机制。工作组每日将现场发现的所有问题和相关证据统一发送至被监督省份指定联络员邮箱。各地对于存在异议的问题,可在3日内向生态环境部进行申诉,由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统一提交有关申诉材料。
在4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生态环境部只开展两项监督检查考核工作,一项就是根据中央的部署,组织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另一项就是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的强化监督工作。
扫码关注
随时查看商机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33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190161 浙ICP备 浙B2-20080212 浙B2-20080212-4
版权所有 91再生 Copyright@2005-2024 ZZ9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